上脘穴,一个你每天都能使用到的健胃消食穴位,它又被人称之为胃脘穴,非常值得大家去了解以及使用。今天我打算占用大家一点时间,分享这个颇具神奇的穴位,希望穴位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上脘穴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实用且常用的穴位。它属任脉,出自于古籍《黄帝内经灵》,又有别名称胃脘穴、胃管穴。它是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任脉的交会穴。可以说上脘穴的名字就已经告诉大家它的定位。上当然指上方,而脘即胃脘。所以此穴就位于我们胃脘的上部,所以古人把它命名为上脘穴。由此可见,本穴就位于上腹部,《针灸学》载:“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如果你还是找不到穴位,那你可以先找出中脘穴,然后在其上一横指的地方就是上脘穴了。
上文提到上脘穴又称胃脘穴,它是我们每天都能用到的健胃消食穴位。这个说法或许有人会有所怀疑,但是它却是我国古代医家们长期临床实践得出的结论。《针灸甲乙经》就有记载:“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抑而下之。”《针灸大成》也有记载:“上脘主腹中雷鸣相逐,食不化,腹疗刺痛,霍乱吐利,腹痛,身热,汗不出,反胃呕吐,食不下,腹胀气满。”由此可见本穴对于胃肠疾患的治疗是相当有效果的。
至于具体原因,这个穴位所属经络以及位置息息相关。上脘穴属任脉,具有疏通任脉经气的功效。中医认为任脉循行于人体前胸腹部,其经过人体的胃肠道,所以具有疏通局部经络的效果。再者本穴正当胃上口处,内应贲门,根据中医的近治选择,本穴对于胃腑疾患具有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
文章最后我们聊聊怎样使用本穴?其实方法非常简单,艾灸法以及按摩推拿法均可起效。艾灸法可选用艾炷灸5~7壮或者艾条灸10~20分钟,以局部感到温热感为宜。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不可灸。按摩推拿法则可以使用拇指指腹部按揉穴位6-10分钟每次,以局部感到酸胀感为宜。这个对于胃胀、呕吐、打嗝等症状均有不错的效果。
上脘穴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该穴能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