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导航
首页 常识

退休工资如何计算出来的?

2024-11-07 08:15:25 浏览:100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不愿意缴纳社保,因为每个月要扣好多钱,但是感觉好像没啥用。尤其是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是8%,但是要等退休之后才能享受养老福利。有这种想法可能是因为大家并不清楚现在缴纳的费用跟以后可以享受到的福利到底有什么关系。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退休工资是如何计算的。

目前来看,养老金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其中基础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属于常规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则是针对在现行养老制度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职工,由于其之前没有个人账户而设立的过渡性养老金,因此它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最终消失。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指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员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它是由参保人每年申报的缴费工资数除以当地上年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得出缴费当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如此每年计算一次,把每年的缴费工资指数相加,然后再除以实际缴费年限得出的。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50岁退休计发195个月,55岁退休计发170个月,60岁退休计发139个月,计发月数仅用于计算个人养老金的金额,并不代表可以发放的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以上的公式看起来比较复杂,可以通过一个案例直观的感受一下:

假设员工小马2024年4月满60岁后办理了退休手续,他的工作和参保地都在南京,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为0.9,缴费年限为30年,江苏省2023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2900元,截止退休,小马养老个人账户余额为200000元,那么他的退休工资为:

(1)基础养老金=12900*(1+0.9)/2*30*1%=3676.5元

(2)个人账户养老金=200000/139=1439元

(3)过渡性养老金=12900*0.9*1*1.2%=139元(统账结合前缴费年限为1年)

(4)以上三项合计为5254.5元。

以上案例套用公式大致测算了退休金的金额,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有轻微变化。而且一般情况下退休金并不需要自己计算,社保部门会根据我们的缴费情况帮我们精准计算出退休工资的金额。

猜你喜欢

  • 后厨为什么不装空调(厨房有没有必要装空调?)

  • 漏电保护器为什么不跳

  • 青苹果叶子为什么总蔫(青苹果竹芋叶子容易发黄枯萎)

  • 石磨为什么不能放家里(消失的农村老物件——石磨)

  • 公牛插座为什么那么贵(为什么现在插线板越来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