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地辛(vindesine,VDS)是从长春花中分离合成得到的,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半合成衍生物。主要成分是长春花碱酰胺,作用于细胞周期的M期,与肿瘤细胞的微管蛋白结合,影响纺锤体的形成,使肿瘤细胞无法完成有些分裂的过程,对肿瘤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较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其抗瘤谱广,不良反应轻。
☆ 对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食管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有效。
☆ 单一用药每次3mg/m2,每周一次,联合化疗时剂量酌减。通常连续用药4-6次完成疗程。生理盐水溶解后缓慢静脉注射,亦可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10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6~12小时)。
☆ 白细胞降到3×109/L及血小板降到50×109/L应停药;长春碱或鬼臼素类药物可能增加神经毒性,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应慎用;孕妇一般不宜使用;静脉滴注时应小心,防止外漏,以免漏出血管外造成疼痛,皮肤坏死,溃疡,一旦出现应立即冷敷,并用5%普鲁卡因封闭。药物溶解后应在6小时内使用。
☆ 骨髓抑制:最常见的为白细胞降低,其次为血小板降低,对血红蛋白有一定影响。
☆ 胃肠道反应:轻度食欲减低,恶心和呕吐。
☆ 神经毒性:可逆性的末梢神经炎,较长春新碱轻,可有腹胀,便秘。
☆ 有生殖毒性和致畸作用:孕妇不宜使用。
☆ 有局部组织刺激反应:可引起静脉炎,应避免漏出血管外和溅入眼内。
☆ 骨髓功能低下和严重感染者禁用或慎用。
☆ 孕妇禁用。
☆ 过敏者禁用。
☆ 儿童老人用药尚无可靠参考文献。
☆ 本品为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具处方。
☆ 遮光、密闭,在冷处(2-10℃)保存。注射液应用前新鲜配制。
长春地辛和长春新碱两者药理作用相同,长春地辛的不良反应相对较低,是否应该使用长春地辛取代长春新碱?
在联合治疗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方案中,由VDS(治疗方案RCHVP)取代VCR;(治疗方案RCHOP)中,RCHVP方案有效率及临床收益率与RCHOP方案相当,但缓解率不及RCHOP,且RCHVP成本较高,在不考虑其他耐受性因素外,不推荐使用RCHVP替代RCHOP。
两者不能相互替代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虽然药理作用相同,两者的抗瘤普并非完全一致;
2、两者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有所差别,VCR主要是神经系统毒性,而VDS主要是骨髓抑制,限制了临床的实际应用;
3、联合用药时应考虑联合应用的药物可能增加其药理毒性的作用。如VDS联合应用环磷酰胺及多柔比星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骨髓抑制,导致患者不能耐受,而VCR相对骨髓抑制较轻;
4、在药代动力学方面,VCR在与甲氨蝶呤合用时,可阻止甲氨蝶呤从细胞内渗出,提高甲氨蝶呤在细胞内的浓度;
5、VDS抗肿瘤作用时间明显短于VCR,对肿瘤的杀伤力也不如VCR;
6、考虑经济效益,化疗患者承受相对巨大的医疗费用,在患者身体能耐受的情况下,不应提高患者治疗成本。
但并非两者完全不能相互替代,两者没有交叉耐药性,在患者不能耐受或产生耐药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替代使用,但需要有循证医学的相关资料作为基础。
有研究表明,在小儿初发型急性淋巴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比较中,两者在治疗效果和存活率并无统计学差异。研究数据显示,长春地辛患儿的住院持续时间短于长春新碱治疗的患儿。研究中还明确指出,治疗期间,患儿的贫血、感染、PLT减少、恶心呕吐、神经系统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治疗患儿初发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展开长春地辛药物治疗,能获取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