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记载:“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一曰三毛国。”三苗“左洞庭而右彭蠡”,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一个被称为三苗的部族生活在湖北湖南及江西一带。那么这个曾经一度强大的让尧舜禹三代头疼的部族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呢?从考古中发现历史,从历史中印证考古,大家好,我是秋空,今天我们通过一处考古来探索一下这个古老的族群。
1954年在湖北省京山市屈家岭村,发现一处以黑陶为主的文化遗存,但又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其中的蛋壳彩陶与彩陶纺轮和陶塑的红陶小动物,为全国原始文化中所仅有,是属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其年代距今约5300—4600年。
屈家岭的陶器以黑陶为主,灰陶次之,圈足器比较发达,其中朱绘黑陶最具特征。彩陶多为厚胎,且一些纹饰明显具有仰韶文化的特点。而蛋壳彩陶有明显与龙山的制作手法相近。屈家岭遗址的第二次发掘,共发现蛋壳彩陶片八千二百七十五片,足见屈家岭的繁荣程度。由此可见屈家岭文化与仰韶、龙山文化有过密切的接触。通过对屈家岭墓葬的分析就会发现墓主拔牙、头骨变形等和大汶口文化相同的墓葬习俗,所以屈家岭文化与大汶口一龙山文化遗存呈现了一定的继承关系。从目前的考古发现以屈家岭遗址点为核心,包括殷家岭、钟家岭、冢子坝、九亩堰、土地山和杨湾等遗址点的新石器时代大型环壕聚落。其当时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紧密的部族群体,也可能出现了国家的雏形。
目前学术界认为创造屈家岭文化的先民是三苗人。其来源,主要有两种观点。外来说认为三苗来自九黎。以传说蚩尤九黎部落失败之后,其中相当一部分部落成员向南退却,与原来的土著文化融合,形成新的部落集团。土著说认为,三苗原来就是居住在江汉平原的土著居民,九黎并不是三苗的主源。不管什么观点,这个族群在屈家岭文化区稳定繁衍生息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缔造了一段以农业为主的先进史前文明。那这个纵跨三省的庞大族群文明发展到了什么样的高度呢?又是怎么消失的呢?我们下期再见。
下一篇: 专利怎么申请(10条流程干货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