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导航
首页 常识

司马懿的历史(三代养号,一朝功成的智慧)

2024-07-08 20:30:17 浏览:100

今天,我们要聊的,不是一代创业功成的刘邦、朱元璋,而是那位三代谋国、惊谋天下的奠基人——司马懿。为什么说读懂司马懿,人生的焦虑就少了一半?因为他的人生算法,蕴含着三代养号、一朝功成的智慧。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人,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家族一直以来都是东汉的高官,祖源可以追溯到楚汉时期殷王司马卬。他的父亲司马防,在董卓大乱天下之后,一直陪着汉献帝,是献帝“观光旅游团”的主要成员。后来曹操奉迎天子,司马防也一直在中央工作,当过首都市长,卒于波澜壮阔的公元219年。

司马防这辈子没在青史留下重要的笔墨,但他的“重点”都在生儿子上了。他生了八个儿子,号称“司马八达”,个个都是厅局级以上干部。提一下大儿子司马朗,他的履历已经是按照二代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路子来培养了,可惜在与夏侯惇征讨孙权的时候,染上了瘟疫,卒于217年,年仅47岁。如果司马朗还在的话,熬资历到后面,基本也是三公级别官位,影响力实力不亚于他二弟司马懿。

老二司马懿早年并没有急于出仕,而是一直在家修身齐家,直到公元208年,曹操当了丞相后,才强行让他出来做了文学掾。从此司马懿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一步步地走向权力的巅峰。

司马懿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但他总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化险为夷,步步高升。在曹操时代,他建议屯田,得到曹操的采纳;在曹丕篡汉后,他随领导一起升迁,历任尚书、督军、御史中丞等职;在曹叡时期,他更是屡建奇功,平定辽东公孙渊的叛乱,成为大魏的股肱之臣。

司马懿的人生算法,就是“三代养号,一朝功成”。他的家族三代人的积淀,为他提供了足够的资源冗余和声望积累。他从不生气,从不抱怨,从不摆烂自己,始终兢兢业业地搞建设、抓生产。他走到哪里,就建设到哪里,利国利民,深受百姓爱戴。

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终于大权独揽,熬死了所有对手。这一事件被后人称为史上最翻车的“上坟事故”,但其实是司马懿隐忍多年、厚积薄发的结果。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一刻做准备,他的每一次决策、每一次行动都是为了这一刻的到来。

司马懿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三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他的孙子司马炎继承了这份基业,开创了晋朝。虽然晋朝的历史并不光彩,五胡乱华更是华夏之殇,但这并不能否定司马懿的成就和智慧。

那么,为什么说读懂司马懿,人生会不再焦虑呢?因为司马懿的人生算法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人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概率学的问题。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资源冗余和声望积累,才能对抗大自然突如其来的风险和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

司马懿从不急于求成,他总是在默默地等待命运给他安排的剧本。他随军出征时给到生产建设的建议;拿到军权时可以结交将领、安抚百姓;不管在哪里参加工作都始终兢兢业业地搞建设、不知疲倦地抓生产。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在当今社会,我们总是急于求成,想要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但这样的成功往往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就会失去。而司马懿的人生算法告诉我们,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资源和声望,才能在关键时刻厚积薄发、一举成功。

所以,不要再焦虑了!学习司马懿的人生算法吧!三代养号、一朝功成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积累资源和声望,就一定能够在关键时刻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猜你喜欢

  • 后厨为什么不装空调(厨房有没有必要装空调?)

  • 漏电保护器为什么不跳

  • 青苹果叶子为什么总蔫(青苹果竹芋叶子容易发黄枯萎)

  • 石磨为什么不能放家里(消失的农村老物件——石磨)

  • 公牛插座为什么那么贵(为什么现在插线板越来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