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龙一猪 yī lóng yī zhū
【释义】
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出处】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解释:两家生子是一样的聪明,年岁稍大在一起玩耍嬉戏,就像群鱼中的两只看不出有什么区别;到十二三岁,各人的表现才稍稍有些不同。到二十岁,就变得差别很大,像一条清沟一条污渠摆放在一起。到三十岁,人已长成,区别如龙和猪一样大。
【近义词】
天壤之别 天差万别 天悬地隔 天差地别 截然不同 大相径庭 云泥之别 天地之别 不啻天渊
【反义词】
并无二致 工力悉敌 大同小异 半斤八两 相差无几 势均力敌 不相上下 伯仲之间 毫无二致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悬殊太大。
【成语故事】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有一个儿子名叫韩符,但是韩符非常不喜欢读书,为了鼓励儿子好好读书,韩愈于是写了一首《符读书城南》的诗勉励他用功读书,诗中有一句这样写道: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这两句的意思是:
两家生子是一样的聪明,年岁稍大在一起玩耍嬉戏,就像群鱼中的两只看不出有什么区别;到十二三岁,各人的表现才稍稍有些不同。
到二十岁,就变得差别很大,像一条清沟一条污渠摆放在一起。到三十岁,人已长成,区别如龙和猪一样大。龙马飞黄腾达,看不到地上的癞蛤蟆。一个人成了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奔走效力受支使还被鞭打;一个人成了公卿、宰相一样的显官,住在豪华的府第里。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只在于勤学与否。
但这首诗的潜在意思是告诉儿子,你的爹我是“龙”,你的哥哥们也是“龙”,可你怎么却像头猪呢?还不赶紧学习,不然一辈子就都是“猪”了。
韩符也被老爹这首诗给吓到了,决心努力学习,日后也成为了满腹诗书的人。而这首诗也流传后世,成为一篇劝学的诗作。
诗里面的“一龙一猪”变成了一个成语,常用来比喻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很大。所以后世便用一龙一猪来比喻同一个起跑线的两人,高下却判别极大。
【造句举例】
1.每个人的性格对今后的人生道路影响极大,在同一个家庭里有一个双胞胎,双胞胎性格截然相反,最后两个人的竟有一龙一猪的区别,这都是双胎的性格不同所导致的。
2.韩愈用一龙一猪的故事告诫儿子要好好学习,结果他的儿子还真听进去了,成为了一个满腹诗书的人。
下一篇: 禧是什么意思(每日一字-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