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词龙辛弃疾的一生。
·少年飞将擒拿叛贼,壮发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赏析:1162年,23岁的辛弃疾加入为首叫耿京的起义队伍,担任掌书记。后建议起义军归附南宋,耿京接受建议,命辛弃疾等人南下与南宋政府接洽。正是此时,起义军内部发生叛乱,一个叫张安国的人杀了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知道后,只带领50人入敌营,活捉张安国。此诗是辛弃疾回首这段热血往事时所作。
·初次南归英雄无用,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赏析:1168年,29岁的辛弃疾担任建康府(今南京)的通判(类似今副市长),此时是他南归的第7年,而他期望的拉金复国事业,却毫无进展,而且还遭到朝中议和派的排挤打击。在一次登建康赏心亭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便写下此作,以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
·元宵佳节灯火阑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赏析:1174年,恰逢元宵佳节,临安更是温玉软香之地。35岁的辛弃疾,站在临街的酒楼上,看着临安城不可一世的繁华,视线骤然落在灯火阑珊处,一颗词心开悟,写下了这首堪称元夕词巅峰的《青玉案》。
·壮年漂泊宦海难为,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1174年,35岁的辛弃疾再赴建康任江东安抚使参议官,想到南归的十二年间多次上疏朝廷,力主抗战复国,但一直无法一展抱负,悲愤抑郁之情难尽,他再登赏心亭,写下了第二首登建康赏心亭。
·被迫隐退闲居上饶,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鹧鸪天.博山寺作》赏析:1182到1187年,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这个时期他常往来于博山,其词作中与博山有关的有很多首。博山在他的生活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所以才会屡有题记,反复吟咏。
·挑灯看剑壮志不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1188年,辛弃疾闲居信州。这年冬天好友陈亮赶来探望他,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忘士,慷慨悲歌的同人。两人对雪煮酒抵足而眼。数日后,两人又一同到附近的鹅湖四周漫步。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抒发了辛弃疾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故交凋零青山妩媚,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赏析:此时辛弃疾已被投闲置散多年。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飘泉旁筑了新居,建了园亭等。其中有"停云堂",取陶渊明《停云》持意命名,此词是他在停以堂上观风物、界故旧有感而一。
·再次上马廉颇老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有心无力欲说还休,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赏析:1207年八月,这是辛弃疾人生中最后十首词。他道尽了自己一生的坎坷悲凉,同时也在提醒世人,千万不要和小人为友,以至于将来悔之不及"辛弃疾总是一片赤诚之心待人,却往往因此被排挤,以至于一生壮志难酬,直到人生最后刻,才将心中怨尤通过这首词,干畅淋漓地说了出来。
上一篇: 儿子守孝期一般是多久? 老人去世后,守孝一般多久,有什么禁忌
下一篇: 云南历史名人——杨慎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