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敬辞有多重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敬辞外表相似,但是含义却并不一样,比如“令嫒”和“令媛”这两个词,其实他们本质上代表不同的含义,可千万不能使用错了,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古人礼仪 图文无关)
乍一看,“令嫒”和“令媛”这两个词语实在相像,甚至在许多文豪笔下,都没有真正弄清楚他俩的意思。这两个词语被用得混淆,属实也有点误会在其中。
首先是“令嫒”,在今天我们使用更多的是它的俗称“令爱”,比如在《西游记》中,八戒曾说,“你上覆令爱,不要这等拣汉”。那么令爱或者说令嫒,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首先“令”在我国的敬辞中,是指“美好”的意思,因此多用于敬辞使用中。
比如“令尊”、“令堂”等等,一般是用来指代他人,或者是他人的亲友。而“嫒”这个字,在古代是对别人家女儿的一种尊称,因此“令嫒”使用,一般都是尊称对方的女儿,这是一个典型的敬辞,比如“令嫒如今越来越标志了”、“令嫒如今芳龄几何?”
这样的敬辞在使用中就有注意事项了,首先不能自己称呼自己的女儿为“令嫒”,尽管“嫒”可以用来表达父母对女儿的喜欢,但是在社交场合当中,只能表现对别人女儿的称呼,在使用时一般可以快速拉进对方的距离。
(古代女子 图文无关)
第二个要注意的事,使用“令嫒”时,可以不用在前面加上定语,定语类似于“你的”“他的”这样的特定称呼,因为“令嫒”这个词,本身就有你的女儿的意思,如果前面再加上一个“你的令嫒”,就会显得重复累赘,不过要是说了也不算什么大错误。
比如《儒林外史》里面,吴敬梓也使用了“你令爱”、“第二个令爱”这样的语句,不过一般来说,最好还是规范使用。
说完“令嫒”,就不得不提到“令媛”了。是不是不仔细看,都分辨不出“令嫒”和“令媛”的区别呢?实际上,古人有时候用错,也是因为这二者字形实在太过相似,要是不仔细瞧,就直接看成了另一个字。
(令媛错误用法)
比如《聊斋志异》当中,蒲松龄写下“确知令媛待聘,何拒之深?”那么“令媛”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令媛”本质上是一个错误的用法,是没有“令媛”这样的说法的,在古代,“媛”的含义是指美人,代指美人时,一般要读作“yuàn”,比如名媛、才媛等等。
在《说文》中,“媛,美女也,人所援也。从女,从爰,爰,于也。”《尔雅》也提到了,“美女为媛。”因此在古代“媛”就是指代的美女,或者说年轻貌美的妇人,也有人使用“媛”指代美玉。
(媛)
但是注意,这里的“媛”除了指代美人、美女之外,没有尊称别人女儿的说法,所以“媛”和“嫒”本质上还是不同的,一个是本身指代别人的女儿,一个是指代美女,那为什么会出现“令媛”这样的词呢?尊称美女?可媛本来就是美女的尊称了。
其实本质上,就是使用的错误的方式,前面提到了《聊斋志异》中,使用的“令媛”的用法,本身就是错误的,这并非一种敬辞,也不可以正规场合使用的。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误解,就是因为两个词语的字形太相似了,有时候一旦弄错,就成为了一种美丽的误会。
(古代女子)
一旦有人跟着沿用了,那么这个词语就极有可能传到现代,比如“令媛”就是经典的案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将“令媛”错看成“令嫒”,然后到后来用着用着,也成为了尊称别人女儿的敬辞了。
其实本质上“令媛”这个说法是不存在的,不过在越来越多的使用当中,现在也有一些影视剧,或者是不那么正规的场合,使用“令媛”一词。不过既然懂得这个道理的我们,还是在认真的场合,使用“令嫒”更加得体、尊敬一些。
(古代美女)
虽然同是敬辞,不过敬辞的使用方式和方法,也的确很重要,不能随随便便使用。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敬辞是一个礼仪的符号,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而有些敬辞尽管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少,但是在书面语中,却是广泛使用的。
比如咱们的“令嫒”,就是一种典型的敬辞,在对待别人的女儿时,要想展现出自己的恭敬,就可以使用“令嫒”。当然与之对应的“令郎”就是尊称别人的儿子,还有“令兄”、“令弟”等等,对别人的亲属,使用礼貌的尊称。
(讲究礼仪)
而对内,还有对自己的谦称,比如“鄙人”、“寒舍”,这些都表示谦虚,还有古时男子对外称呼自己的妻子,会自称“贱内”,这里不是辱骂妻子,真正的意思是“贱人的内人”,这里自作贱人,其实也是有一种谦称。
其实这样的敬辞,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处处乐见的,比如“拜托”、“拜访”、“奉还”、“奉陪”、“贵庚”、“贵姓”,这些都是敬辞。之所以我们能够广泛的、深入日常生活来使用这些敬辞,就是因为这些礼仪文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独有的印记了。
(礼仪文化)
只有中国人能够快速理解他们的含义,并且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尊敬。而敬辞之所以能够发扬光大,就是因为中国的自谦、守成、中庸之道,我们总是讲究先礼后兵,讲究礼仪之邦,我们“克己复礼”,因此礼仪成为了中国人必修课。
再回过头来看,不论是“令嫒”还是“令媛”,其实他们本质上都是代表了美好的含义,都代表了使用者对对方的尊敬。错别字不常有,而像“令媛”这样,到现在依然有大部分人使用的,还是少数。
而我们在了解到中国的礼仪,以及各种不同的敬辞之后,等到我们再使用这些词语的时候,就千万别再用错了。至少在尊称他人女儿这里,我们知道要使用“令嫒”,才是这个词语的真正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