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导航
首页 常识

茶满送客的典故(“端茶送客”的由来)

2024-07-09 16:00:20 浏览:100



我国古代有一种“端茶送客”的惯例,来客相见,仆役献茶,主人认为事情谈完,便端起茶杯请客用茶。来客嘴唇一碰杯中的茶水,侍役便高喊:“送客!”主人便站起身来送客,客人也自觉告辞。这样的惯例,避免了主人想结束谈话又不便开口、客人想告辞又不好意思贸然说出的尴尬,这就是古代“端茶送客”的典故,这也是茶用于古代日常交往的典型案例。而这个典故源于何时呢?


据清代末期朱德裳《三十年见闻录》记载:一个新上任的县令于炎夏之时前去拜谒巡抚大人,按礼节不能带扇子。这位县令却手执折扇进了巡抚衙门并且挥扇。巡抚见他如此无礼,就借请他脱帽宽衣之机把茶杯端了起来。左右侍者见状,立即高呼“送客”。县令一听,连忙一手拿着帽子,一手抓着衣服,很狼狈地退了出去。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清代官场上盛行的风俗——“端茶送客”。那时,下属拜见上司,上司虽让侍者泡茶相待,但大都不喝。当上司举起茶杯做欲喝状时,则是下“逐客令”的表示,侍者会立刻高呼“送客”。当然,清代官场上的客来上茶,坐久了也是可以喝的,但须上司举手称“请茶”且上司先饮,下属才能端茶品饮。


如今,这种“端茶送客”的做法除了在影视中所能见到外,现代生活中不多见。实际生活中,有时有些客人说话不停,而又不顾及主人是否有时间有兴趣听的时候,人们又希望有“端茶送客”这样含蓄约定俗成的惯例,让双方都能体面收场。但类似“端茶送客”的方式方法还是不难找到的。比如,注意随时掌握谈话的节奏,控制谈话的主题,事情谈完后,面带微笑提示自己还有事情,改日再谈等。还有,适当地抬腕看表或抬头看钟也是一种潜在送客的方式,这虽然是不太礼貌的方式,但当对方不注意尊重别人意愿,一味地耗费时间时,只有这种含蓄的送客方式了,这与“端茶送客”方式异曲同工。


我们可以借鉴古代留下的“端茶送客”含蓄的表达方式,将其含蓄地应用到更多社交场合中,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含蓄、流畅、默契而避免尴尬。

猜你喜欢

  • 后厨为什么不装空调(厨房有没有必要装空调?)

  • 漏电保护器为什么不跳

  • 青苹果叶子为什么总蔫(青苹果竹芋叶子容易发黄枯萎)

  • 石磨为什么不能放家里(消失的农村老物件——石磨)

  • 公牛插座为什么那么贵(为什么现在插线板越来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