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描述一下简单规则:
这里换个说法描述循环体内进攻方的确定,
前面一方是进攻方的情况列举:
一将一杀 VS 1将1捉
一将一捉 VS 1杀1捉
两步长杀 VS 1杀1捉
一将一闲 VS 1杀1闲
一杀一捉 VS 1杀1闲
一杀一闲 VS 1捉1闲
两步长捉车 VS 1步捉车1步捉其他
两步长捉 VS 1杀1闲
1杀1闲以下的招法,都不算进攻。
无法分辨进攻方的情况:
一将一捉 VS 两步长杀
一将一闲 VS 一杀一捉
分析棋例11:
红方跟随黑炮,但并不能吃炮,所以是两闲,黑炮躲避红车跟随产生了黑车7退2吃兵的机会,所以判两捉,符合具体情况A,判黑方变招。
和中国规则不一样的是后续判罚,比如黑方变招走将4平5,若红方选择走兵9平8,黑方再次启动炮8平9,炮9平8的循环,那么假定红方先进的循环,已经判黑方变招一次再循环后将判红方变招,也就是红方不能一直跟随黑炮,红方为避免黑车吃兵,只能变招走兵三平二!
如果红方担心变招会输,也可以选择车二退一,换一个位置继续跟随黑炮,那么势必形成一个多步循环,判决将是双方不变作和。
此棋例显示简单规则更具灵活性。
分析棋例12:
本棋例和中国规则判罚不一致,中国规则判双方不变作和
简单分析,红方两步,一步是叫将,一步是逼兑,被认定是一将一闲。
黑方两步,出将,是走闲,进将后却产生了车5平6的杀招,可以认为是一杀一闲。
按简单规则,符合具体情况B,叫将的一方是进攻方,也就是判红方变招。
分析棋例13:
这个棋例是中国规则比较奇怪的地方,中国规则规定过河兵卒可以长捉,所以红方兵长捉黑方车判闲,黑方两步都有得马的手段,判黑方两捉,所以结果是判黑变招。
简单规则没有为过河兵卒开绿灯,所以红方两步长捉车,符合具体情况D,判红方变招。
分析棋例14:
这个棋例是中国规则比较奇怪的地方,即中国规则规定将帅可以长捉。然后这个棋例看起来是帅长捉,似乎允许,但又说红马也在捉卒,被判捉,于是还是判红方变招。
简单规则没有将帅可以长捉的说法,规则应该尽量简单,非必要勿增实体。所以判红方长捉对两闲,必须变招。
分析棋例15:
下一篇: 茶满送客的典故(“端茶送客”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