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导航
首页 常识

地震后下雨是什么原理(地震与降水的某些关系)

2024-08-08 09:00:20 浏览:100

地震与降水的某些关系

东亚季风地区夏季大地震后,为什么有时会出现暴雨呢?原因估计是,大地震会放出很多能量,房屋的倒塌也会放出一些能量。这些能量最终会变成热,加热地震区域上空的空气。使这些空气膨胀上升,吸引周围空气特别是海洋空气的到来,形成局部的大气热力环流。地震区域空气上升,通过空气的热辐射放热,上升空气逐渐冷却,上升空气中的水气冷凝,形成云,形成雨。降水就这样产生了。

空气中的水分在冷凝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液化热。这些热量可以加热周围的空气,使周围空气温度高于同海拔高度的其它地区的气温。这个效果可以使空气上升区域的空气继续保持相对低压,保持空气的继续上升。使这个已经形成的大气热力环流继续保持,这样降水就能继续保持,大雨或暴雨基本就是这样形成的。

估计,任何因素的放热,都有利于促进放热地区的降水。地震因素放热,导致低层空气温度上升,低层气压暂时升高。但是,很快,随着的这些受热空气的上升,低层空气气压会迅速下降,然后保持在某个气压水平。此时低层空气气压水平,已经是形成降水的水平了。在整个降水时期,低层空气气压将保持这个水平。随着低层空气气压的逐渐升高,降雨也会跟着减少,待到天气晴朗的时候,低层空气气压也会恢复到平常水平。气压状况决定空气的热力环流状况,或者说,空气的环流状况决定气压状况,二者是相互标志。

猜你喜欢

  • 后厨为什么不装空调(厨房有没有必要装空调?)

  • 漏电保护器为什么不跳

  • 青苹果叶子为什么总蔫(青苹果竹芋叶子容易发黄枯萎)

  • 石磨为什么不能放家里(消失的农村老物件——石磨)

  • 公牛插座为什么那么贵(为什么现在插线板越来越贵?)